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托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即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閱馬場,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舊址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0000平方米。因舊址紅墻紅瓦,武漢人稱之為紅樓。
紅樓原為清朝政府設(shè)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建成。1911年(農(nóng)歷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jié)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為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并一舉光復(fù)武昌。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xié)統(tǒng)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tǒng)年號,建立中華民國。隨即,辛亥革命領(lǐng)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zhàn)時總司令,領(lǐng)導(dǎo)了英勇悲壯的抗擊南下清軍的陽夏保衛(wèi)戰(zhàn)。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yīng),260余年的清朝統(tǒng)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jié)。武昌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qū)”,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
紅樓于1961年以“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名義經(jīng)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0月,依托紅樓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zhàn)^名。經(jīng)過30多年的建設(shè)和發(fā)展,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紀念中心及其史跡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中心、陳列展覽中心和科學(xué)研究中心的目標邁進,并已先后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國僑聯(liá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之一,2014年布置于現(xiàn)址——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議員公所樓,展覽面積2000平米,展品600件,其中珍貴文物200件。
《湖北咨議局史跡陳列》
湖北諮議局成立于清宣統(tǒng)元年十月十四日(1909年10月14日),是清政府為預(yù)備立憲而設(shè)立的地方諮議機關(guān),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先后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及各省諮議局章程和議員選舉章程,諭令各省籌辦諮議局。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dǎo)覽》
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專題展覽之一,布置于西配樓一樓,展覽分為“紅樓鳥瞰”、“名人留蹤”兩個部分。
《鄂軍都督府舊址復(fù)原陳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基本陳列之一,以鄂軍都督府舊址主樓為載體,復(fù)原了鄂軍都督府初創(chuàng)之際的機構(gòu)和格局,面積達250平方米。
墨彩蔡濟民肖像瓷板
為陳設(shè)瓷,造型規(guī)整,長方形制式,縱38.8厘米,橫25.7厘米,胎厚0.7厘米,在白地瓷板上繪有一幅橢圓形墨彩工筆人物肖像,像主蔡濟民西裝革履、器宇軒昂,神形兼具,筆法工細,像左下有一方朱文款印。
熊秉坤勛五位章
銀胎景泰藍徽章,星形,直徑6.4厘米,厚1.5厘米,重50克。背面以別針佩掛,配脫胎黑漆盒,縱100厘米,橫82厘米,高2厘米,盒面篆書“勛五位章”。
孫中山為曹亞伯題“博愛”橫披
紙質(zhì),縱55厘米,橫167厘米,“博愛”后面書寫“亞伯兄屬”,落款“孫文”,后鈐“孫文之印”白文印。
《經(jīng)鏗黃氏家譜》
纂修于清光緒壬辰(1892)年,為明崇禎以降黃氏一族七修譜。線裝,毛邊紙木活字印刷,縱28厘米,橫16.5厘米,一部三十卷。
9: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例外。
乘坐武漢市401、402、413路旅游線路;武漢市電車1路、4路,武漢市公交10、411、61、503、522、554、561、596、701、703、715、728、797、804、806路等公交線,閱馬場站下車。
196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舊址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3月7日,宋慶齡為本館題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名。
2012年10月2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所在武昌首義文化旅游區(qū)獲批4A旅游景區(qū)。
2016年1月2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漢市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7年1月1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
2017年1月22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7年11月22日,入選“全國中小學(xué)生研學(xué)實踐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