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條是什么
艾條是用干燥的艾葉除去雜質(zhì)搞碎成細軟的艾絨,再用棉紙把艾絨包裹卷制成圓柱形長卷,一般長20厘米,直徑1.2厘米,重約20克??捎眉儼q或艾絨摻藥制作,前者稱純艾卷,后者稱藥艾卷。
二、艾條的功效作用
艾條主要用于艾灸,具有安神助眠、幫助緩解壓力、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溫經(jīng)通絡(luò)、緩解宮寒、經(jīng)痛、虛寒疼痛、保養(yǎng)脾胃、改善消化不良、預(yù)防感冒、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三、艾條的禁忌
1、極度疲憊、身體虛弱或者吃的太飽、喝酒后都不能進行艾灸。
2、有些部位不宜艾灸,如顏面、五官、大血管處以及關(guān)節(jié)活動部位不宜艾灸;妊娠婦女的腰腹部、男女的乳頭、陰莖、睪丸等不宜施灸。
3、患者大汗淋漓、高熱、昏迷、驚厥或身體極度衰竭禁灸。
4、對艾葉過敏者,聞到艾葉氣味就出現(xiàn)嘔吐、頭暈、連續(xù)噴嚏、咳嗽等癥狀,不宜灸。
5、艾灸后不能用冷水洗漱,也不能喝冷水??梢院葴厮源龠M毒素的排出。
四、艾條什么時候熏效果最好
熏艾條的最佳時間段為早上8點到中午12點,此時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的陽氣是最旺的,通常能夠達到較好的互補作用,通過熏艾條的方式,能夠起到溫經(jīng)散寒的效果,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好處。其他時間也可以熏艾條,但是晚上10點以后最好不要熏艾條,否則會影響睡眠,使第二天精力不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五、艾條熏多久合適
熏艾條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可能會出現(xiàn)上火、損傷皮膚、對呼吸道產(chǎn)生刺激、胸悶、頭暈等不適的癥狀。一般來說,熏一次艾條的時間大概在20-40分鐘左右,此時熱力才能滲透到體內(nèi),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六、艾條的使用方法
1、手持艾條懸灸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懸于施灸部位約3厘米之上即可進行艾灸。
2、插入艾條法(配合溫灸盒使用)
(1)取下溫灸盒塑料上蓋,扭開銅片插孔蓋。
(2)點燃艾條使其充分燃燒,直接插入并固定好。
(3)帶上隔熱底座,合上蓋子,直接敷于患處進行艾灸。
3、艾條截段,插艾段法(配合溫灸盒使用)
(1)取下上蓋,取出小艾段并點燃。
(2)將點燃的艾段插到固定艾段的絲上,在夾姜片位置也可配上姜片使用。
(3)對準上下蓋的卡門銜接點,合上蓋和黑色控溫蓋。
(4)根據(jù)燃燒狀況,旋轉(zhuǎn)黑色控溫蓋,調(diào)節(jié)通風,控制溫度。
(5)卸掉底座的塑料隔熱底盒,將隨身灸裝入絨布套,用松緊帶固定系于患處,將非塑料那面貼于患部溫灸,確保熱力更好傳達。
七、艾條可以熏哪些部位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后,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fā)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溫馨提示:
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
回旋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fù)旋轉(zhuǎn)地進行灸治。
雀啄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按照上面正確的方式艾灸,如果發(fā)現(xiàn)皮膚尤有灼痛或是灼燒感,那就要檢查一下艾條的質(zhì)量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購買艾條品牌產(chǎn)品。
2、局部艾熏
將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艾灸方法示例:
如痛經(jīng),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huán)。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nèi)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3、全身艾熏
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將蒸好的姜片貼在后背上(艾灸之前將生姜切成撥片,上鍋蒸軟備用)。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
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鐘。
在雙小腿的外側(cè)、內(nèi)側(cè),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同時提醒讀者:在全身艾灸之前,需要做適當?shù)臏蕚涔ぷ鳎菏紫扔?片生姜,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這樣做主要是能夠做到養(yǎng)生補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