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小籠包 小籠包做法 小籠包特點
小籠包,別稱小籠饅頭,源于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南宋時在江南承傳、發(fā)展和演變而成,是常州、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嘉興等長江以南地區(qū)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小籠包在蘇南、上海、浙江一帶習(xí)慣叫做小籠饅頭,四川、蕪湖叫做小籠包子,武漢叫做蒸包,一個蒸籠里有10個包子,10個包子為一籠。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zhì),切碎了拌在里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吃小籠包的時候,要待湯汁稍涼之后,將整個湯汁送入口中,讓湯汁在嘴中完全包住小籠包,封住美味,毫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