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歷史
亭下湖離溪口鎮(zhèn)政府所在地約五公里,為治理剡溪水害而建成水庫。因它坐落在雪竇山“御書亭”下面,故名“亭下湖”。它與千丈巖、妙高臺、雪竇寺、斑竹園等風景點相連,是溪口雪竇山風景區(qū)重要組成部分。建庫前,剡溪常給當?shù)匕傩諑砩钪貫碾y。公元1922年6月14日,發(fā)生水災,溪口蔣氏典屋20級樓梯,淹了18階,正住在樓上的姚冶誠和蔣經(jīng)國嚇得直喊救命。1956年臺風侵襲,蔣氏“忠孝傳家”牌坊沖倒。1985年,奉化人民政府投資4820萬元,投工5013.19萬工,搬遷18個村莊,建成亭下水庫,總面積達33.56平方公里,湖面5.9平方公里,蓄水1.53億立方,相當于7個杭州西湖。亭下水庫豐富的自然資源,既給人們帶來福音,又增添了許多新景點。
自然資源
亭下湖不僅“湖山俊美”,而且“人文殊勝”。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探勝觀奇,并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文;亭下村還是蔣氏父子、宋美齡去葛竹探親掃墓的必經(jīng)之地……
亭下湖各景區(qū)緊密相連,風光旖旎,島嶼羅列,亭下湖被小暉嶺半島分割成內(nèi)外兩湖,外湖似月亮,內(nèi)湖象太陽,頗似臺灣日月潭。湖區(qū)四周群山疊翠,逶迤起伏。山崗水色渾然一體,詩情畫意盡顯其中。
風景一覽
亭下湖是一座人工建成的山川湖泊,湖面5.9平方公里,蓄水量1.53億立方米,相當于七個杭州西湖,湖巖線長42公里,湖區(qū)林茂幽深,湖內(nèi)有三個島嶼,數(shù)個半島。湖區(qū)因錯綜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自然地形成內(nèi)、外兩湖和一條長5公里的小三峽。
兩湖一小三峽四周群山擁翠峰巒疊嶂,湖中心島嶼羅列,波光瀲滟。清馨寧靜的幽謚環(huán)境,碧山秀水的自然風光,游客不僅可領略漓江美麗、三峽秀色、黃山雄奇之景致,而且還是一處難覓的度假、療養(yǎng)的理想勝地。可資游覽的有:高壩攬勝、鯰魚臥波、綠龜探水、芳島夏蔭、三峽賞景等自然景點。游客可直接參與的有:野營露宿、曲湖垂釣、果園品嘗、弋犁濤濤等旅游項目。湖區(qū)800多畝水果基地,有令人讒涎的奉化水蜜桃、紫紅蜜甜的慈溪楊梅、可中脆甜的南陽香梨、味甘芳香的湖邊蜜桔。2520畝養(yǎng)殖水面中隨時可抽的有加州鯉魚、羅非魚、河鰻、河蝦等名貴魚類,令您四季嘗鮮。
亭下湖不僅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物產(chǎn)資源吸引眾多游客,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令游客流連忘返。湖中心的大晦、小晦峻嶺,因唐代末年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引兵過境而得名,宋代高元之曾寫有“大晦出小晦,過盡群峰翠,寒云抱幽石,瀑布瀉云背”之佳句?,F(xiàn)被湖水淹沒的原歷史遺址有剡溪書院、白云書舍和比雪竇寺規(guī)模還大的韋陀菩薩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