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脆,顧名思義,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餅干重量很輕,保鮮時間較長。作為一種主食,薄脆餅干較長時間都被認為是窮人用來充饑的食物。然而近兩年來北歐國家開始重新關注起這類食物。公元500年前薄脆餅干開始在瑞士中部開始興起。它被做成圓形,并且中間有個孔,以便用竹簽穿起來掛在屋檐下儲藏。大約在500年前傳統(tǒng)的薄脆餅干被研制出來。芬蘭和瑞典在薄脆餅干的消費上有著悠久的歷史,自19世紀以來幾乎每家每戶都已知道了這種食物的存在。傳說每年會烘焙兩次薄脆餅干:一次在秋天豐收之后;另一次則在春天河水解凍的時候。瑞典第一家餅干烘焙工廠AU Bergmans enkazai 1850年在斯德哥爾摩開始投入生產。
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薄脆餅干由全麥黑麥粉,鹽和水制作而成。然而今天,許多種類的薄脆餅干包含了小麥面粉,香料和谷物,并且經常用酵母或酸面團來發(fā)酵,甚至還可加入牛奶或芝麻。
在脆餅還未發(fā)酵的時候機械的將氣泡引入面團。以前是將雪或冰末混合進面團,在烘烤期間蒸發(fā)完成,而現在,含有大量水分的面團被冷卻然后混合攪拌至起泡。
另一種方法是在擠壓機的壓力下捏合生面團,壓力突然下降然后使水分蒸發(fā),在面團中產生氣泡。
薄脆餅干只需在200-250°C的高溫下烘烤幾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