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五團蘋果的果形端正豐滿呈圓形或扁圓形;果個較大,平均單果重250克;果面底色青綠色有紅色條紋,有隱約的沙點可見(套袋果果面底色呈黃綠色),果面光滑細膩、色澤光亮自然;果肉色澤略黃,肉質細膩、汁多味甜、酥脆爽口。
新疆兵團五團蘋果:含糖量≥11.7克,維生素C≥2毫克,硬度≥5.0千克/平方厘米。
新疆兵團第一師五團墾區(qū)土壤由山前洪積與流沙沖積和風積而成,土壤質地自北向南逐漸由沙變粘。土壤質地以輕壤、沙壤為主,粘土和重壤土零星分布。由于該地域的沙性土壤和冰川雪水的灌溉,使得生長在該地的蘋果具有酥脆爽口、甘甜多汁的口感而受消費者歡迎。
新疆兵團五團的水資源由喀拉玉爾滾河、烏魯格牙溝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組成。喀拉玉爾滾河為五團獨立引用,該河屬于季節(jié)性河流,年徑流量248~270立方米;烏魯格牙溝的溝深6~10米,年徑流量318立方米;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是玉兒滾河臺蘭河山口洼地潛水及灌溉滲漏,儲量豐富,地水動儲量131立方米,年可開采78.2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有益于蘋果種植業(yè)發(fā)展。
新疆兵團第一師五團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干旱少雨為其主要特征,光照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621~2975.2小時,月平均日照時數(shù)最長333.5小時;平均氣溫10.1℃,最熱七月份平均氣溫24.1℃,≥10℃的活動年積溫為3878℃;平均無霜期為188~20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79.3毫米,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903.2毫米,蒸降比為24:1,因蘋果種植區(qū)離玉兒滾山很近(大約10千米),屬山前戈壁地,故晝夜溫差很大,平均日較差為14.4℃,極端日較差為20℃,利于新疆兵團五團蘋果養(yǎng)分的轉化和糖分的積累。
1、產地要求
新疆兵團五團蘋果基地遠離城鎮(zhèn),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該地域的大氣、土壤、灌溉水經檢測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標準。灌溉水源主要為喀拉玉爾滾河,年徑流量248~270立方米,土壤質地為風沙土、棕漠土、草甸土和鹽土為主,肥料來源充足,樹勢健壯,栽培管理技術先進。
2、品種選擇
根據(jù)新疆兵團五團地域生態(tài)條件、長期試種和綠色食品對品種的要求,選擇出優(yōu)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的長富2號為主栽品種,嘎啦、新世紀為授粉品種。
3、生產管理
新疆兵團五團蘋果生產過程管理嚴格按照“綠色食品蘋果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其主要內容包括有:土、肥、水、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分級、包裝、貯藏、運輸?shù)裙芾砑夹g措施。
3.1、栽培模式
植苗和直播建園,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配置比例為6:1,每6行主栽品種配置1行授粉樹,授粉樹大多采用授粉效果較好的樹種,常見的有黃元帥、嘎啦、新世紀,同一果園栽植的授粉品種數(shù)量不限。
3.2、肥水管理
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果樹專用肥、腐植酸為輔,早施重施基肥,施時適量追肥。生長季節(jié)即萌芽期、花期適當加入氮、磷、鉀,果實膨大期多施磷、鉀肥切記這個時期不能施氮肥。全年以果樹秋季施肥為關鍵,要求蘋果結果園3方/畝,蘋果中、幼齡園2方/畝。
3.3、灌水:全年灌水4~5次,春冬灌各一次,生長期2~3次。
3.4、整形修剪:采用紡錘形樹形。
3.5、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yè)和物理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有效控制病蟲害。
3.5.1、生物防治
一是選用抗病蟲品種,無病蟲、無病毒苗木。
二是加強土、肥、水綜合管理。
三是保護利用天敵,人工飼養(yǎng)釋放赤眼蜂、捕食螨等,提倡果園養(yǎng)雞。
四是清除枯枝、落葉,摘除病蟲葉果,刮除病斑;
五是樹干涂白,綁草誘蟲。
六是應用性誘劑(如迷向絲等)。
3.5.2、物理防治
采用頻振式滅蟲燈、粘蟲板、誘蟲板和糖醋液等誘殺害蟲。
3.5.3、化學防治
根據(jù)防治對象,選用允許使用的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和低毒農藥進行防治,防治時要嚴格按照間隔期標準進行使用。
4、產品收獲
采用人工無傷采摘的方法。
5、生產記錄
在蘋果的生產過程中,嚴格記錄生產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項農事操作,設立專門的記錄員負責農時操作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完整、真實,并及時做好各類農時操作記錄、產量記錄和產品銷售記錄;記錄妥善保存兩年,以利可追溯性檢查。
2013年,新疆兵團一師五團蘋果單位面積產量為898千克/畝,還不及2010年世界蘋果平均單產,與其他優(yōu)勢蘋果產區(qū)有較大的差距。
2016年,新疆兵團五團蘋果保護區(qū)種植面積10萬畝,年產量15萬噸。
2018年2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農業(yè)部正式批準對“新疆兵團五團蘋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大約在漢唐時期(前130~660年間),新疆就開始栽種蘋果,《大唐西域記》(成書于646年)中曾專門記載過新疆蘋果的種植。
200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出了新型團場建設總體思路,將特色林果業(yè)作為重點產業(yè),形成了以兵團一師五團等為中心的蘋果基地。
2011年,新疆兵團五團林果種植面積已達7.2萬畝,生產的“天山玉”優(yōu)質紅富士蘋果,不僅進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場,還遠銷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
2013年,新疆兵團一師五團確定了“穩(wěn)棉、興果、增畜”發(fā)展格局,通過標準田+園建設工程的實施,改變粗放經營模式,提高蘋果單產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