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人勤勞樸實,淳厚善良,崇尚禮儀,熱情好客,設(shè)宴待客歷來豐盛,其中尤以地處長江流域西南山區(qū)的瓦窯溝、獅子坪、五里川、朱陽關(guān)、湯河、官坡、雙槐樹七個山鄉(xiāng)款待賓客的傳統(tǒng)飲食“十三花”宴席最具特色。“十三花”特色傳統(tǒng)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據(jù)傳,早在晚清、民國時期,十三花飲食文化就自成一派,形成了具有豫西地方特有屬性的飲食文化體系。之后被前人繼承和發(fā)揚,一直延續(xù)至今。
“十三花”是盧氏西南山區(qū)紅白喜事最豐盛的宴席,也是宴待賓朋的最高禮遇?!笆ā币蛴墒啦煌牟私M成而得名,以其品種多樣、營養(yǎng)豐富、精美可口、制作精細、油而不膩、老少皆宜、色香味俱全、頗具地方特色而著稱,深愛廣大群眾的喜愛,從而成為婚喪嫁娶招待親朋好友的特色傳統(tǒng)飲食。
傳統(tǒng)的十三花宴席,葷素搭配,干湯相融,以蒸為主,兼以炒炸,用料做法相當講究。
十三道菜,主菜七道:醬燜肉、糖燜肉、紅條肉、白條肉、丸子、豆芽、粉條;配菜四道:以素為主,隨季節(jié)調(diào)整,可用土豆、紅薯、豆腐、青菜、木耳、香菇、拳菜、雞蛋、豆角、蘿卜等為原料;湯菜兩道:一甜一咸,澇糟湯,肉絲湯。
“十三花”的制作過程十分復雜,食材準備也要費很多工夫。豆芽要提前個把月生,豆腐要提前一星期做,豬肉要提前三五天割,看似件件普通,卻是樣樣不易。每一道菜都有講究,有的上木籠蒸,有的用鐵鍋炒,配料多少,火候大小,道道都顯功夫。尤其是那些上籠蒸的幾道菜,蒸透后要用一個涼碗扣在那熱燙的蒸碗上面,眼疾手快,甩手一翻,原本在面上的紅蘿卜、豆腐塊等翻到了碗底,而原來在碗底的一片片條子肉被整齊地扣在面上,立時香味飄散彌漫。這扣碗功夫全在手上,既要不被燙著,又要不溢不灑,翻手覆手之間盡顯大廚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