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南京城北,園區(qū)總面積68公頃。園內(nèi)山巒疊嶂,綠化覆蓋率達85%,展示著世界各地珍稀動物260余種3000余只。以獨特的森林景觀、豐富的動物資源、多彩的主題活動成為國內(nèi)具有特色的動物園之一,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訪客五百萬余人次。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是南京陸地面積較大的公園,也是展示六朝遺風的專類園。園內(nèi)有按六朝石刻復制的仿古石雕,分三列對稱陳設,最前面一對是石獸辟邪,高3米;第二列是一對神道墓闕,又稱華表,高6米;第三列是神道碑,有一個占地面積3.6公頃的野生動物放養(yǎng)區(qū)。
園內(nèi)有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諸山峰,最高海拔81.8米。園內(nèi)植物從蕨類植物到高大喬木共有400多種,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其中雪松、銀杏、白玉蘭、香樟、水杉、紅楓等構成了山地園林風景,園內(nèi)有較大面積由山地匯水而形成的水面,略施人工修葺,是水禽棲息的良好場所。
大熊貓館于2008年4月建成,2017年9月升級改造完成。充分利用熊貓館原有空間、所在地形,積極采納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對館舍改造方案提出的建議,經(jīng)過多番科學論證,將原先總面積約1000平米的大公寓升級到目前的3000平米超級豪宅。臥室由原先的3間擴至6間,面積由20至40平米不等,滿足不同需求;會客廳由原先的1個增加到2個,每個客廳面積分別為:135、140平方米;外運動場由原來1個增加至3個,面積分別為:890、550、1100平方米。如此大的居住空間,為將來熊貓種群擴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廳、室眾多,但卻室室相通,一方面便于保育人員對大熊貓進行醫(yī)療體檢、訓練等日常管理,另一方面也讓大熊貓能經(jīng)常換換空間,保持“新鮮感”。
猩猩館建成于1998年8月,建筑面積310平方米。2002年擴建黑猩猩館150平方米,并對原紅猩猩場館進行改建。2012年,針對該館設施陳舊,功能簡單,籠舍條件差,對飼養(yǎng)員操作存在諸多不便和安全隱患等,遂召集相關部門人員討論籠舍整改提升方案,并委托專業(yè)設計研究院進行深化設計。建成后的猩猩館大大提升了飼養(yǎng)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增加了動物內(nèi)展廳,提升了展出效果。2015年增建北側場館,現(xiàn)整體占地面積1293㎡。
細尾獴館原為斗獸場,1998年8月建成,面積300平方米。2000年后改為跑馬場。2013年改造為獴館,面積500平方米,建有仿石生態(tài)籠舍,模擬野外環(huán)境運動場,并增加參觀隧道,讓游客以獨特的視角觀賞動物。
大象館于1997年8月建成,主體建筑高達6米,面積1540平方米,1999年整改圍欄和運動場。2009年整改閘門,運動場地面等。2012年,我園進行大象館的豐容改造項目,總投資為220萬元,由香港金鳥基金會提供全程設計指導,國際知名家電品牌博世家電提供1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通過對大象館的豐容改造,全新的大象館落成后呈現(xiàn)云南本土文化風格,為2頭亞洲象“路麥”和“麥哥”營造來自家鄉(xiāng)的生活環(huán)境。其中室內(nèi)部分增加安全保定籠、沙池以增加大象醫(yī)療訓練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室外新增的泥坑、噴淋、遮蔭系統(tǒng)、行為展示墻和鏡面豐容等豐容設施。
澳洲區(qū)于2009年10月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該展區(qū)由香港金鳥基金會金龍博士主持概念設計,由南京楓林園林綠化公司承建。采用進入時木棧道參觀方式,展現(xiàn)動物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元素,構建人、動物、環(huán)境和諧融合的展覽模式。區(qū)內(nèi)設有紅土區(qū)域、草地、水溪。展區(qū)建有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方面收集雨水,另一方面對廢水進行處理并重新利用。
狼館原為小獸館,1998年8月建成,共三組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1999年后曾多次整改圍欄、閘門和水池等。2010年將小獸館改造為狼館,面積1000余平方米,建有躍層式參觀棧道約350米。
猴山于1998年8月建成,面積約1200平方米。2001年修整部分池壁,種樹遮陽;2007年7月13日,由南京大學建筑學院研究生設計建造的猴山木建構落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修整假山、護坡、為池壁粉飾作畫,增設活動設施等;2013年,由于該場館基礎設施簡單,參觀線路單一,科普、趣味性不足及飼養(yǎng)操作不便等諸多問題,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項目主要有:增加進入下沉式參觀通道,滿足游客近距離參觀的需求,增設玻璃隔斷、護欄、外立面出新、生態(tài)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豐容設施、管理觀察用房,以及園林景觀提升等。場內(nèi)展出動物為獼猴。
2011年在小紅山新建而成,建筑面積760平方米,展出動物有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南美紅鹮和非洲冠鶴。
鶴園與1999年建成,面積600余平方米。2006年將原網(wǎng)罩改為不銹鋼網(wǎng)棚。該園采用不銹鋼網(wǎng)架構,配以豐富的植物,動物表現(xiàn)自然,參觀視覺通透。展出動物有丹頂鶴、白鸛、白鹮、銀鷗等。
1998年8月建成,面積800余平方米。1999年后多次對圍欄、閘門、護欄進行更新,增加多處豐容設施。展出動物為亞洲黑熊和馬來熊。
1998年8月建成,玻璃參觀面,面積約900平方米。后經(jīng)多次整改假山圍墻、閘門,增設遮陽平臺、電網(wǎng)等。展出動物現(xiàn)為非洲獅。
考拉館占地面積1400㎡,建筑面積600㎡,內(nèi)展廳、外展區(qū)、陽光溫室展區(qū)、體檢區(qū)、動物隔離治療區(qū)、桉樹冷藏室、桉樹處理區(qū)、人員進出消毒池和更衣區(qū)和游客互動體驗區(qū)等功能區(qū)俱全。展廳具有溫度、濕度控制系統(tǒng),游客區(qū)和考拉生活區(qū)兩套完全獨立的新風系統(tǒng)進行環(huán)境控制,確保游客面空氣循環(huán)與考拉籠舍空氣循環(huán)不交叉。
開園時間:07:30
最后入園時間:16:30
閉園時間:18:00
成人票: 40元
學生(兒童): 20元
小貼士:
1、全日制本科及??茖W生須憑加蓋本學期學籍注冊章的本人學生證購買。
2、1.4米(含)以下兒童免費入園。
3、60周歲(含)以上老人、現(xiàn)役軍人、殘障人士等憑本人有效證件免費入園。
地鐵:
南京地鐵1號線到紅山動物園站下,步行5分鐘可至北大門。
南京地鐵1號線、南京地鐵3號線到南京站下,向東北步行10-15分鐘可至沈陽村大門。
公交:
22路、24路、40路、66路、74路、203路、209路、501路“紅山森林動物園”站下,沿紅山路向南步行130米到十字街,再向西步行150米可至東大門。
8路、30路、54路、64路、72路、76路、77路、“東井亭”站下,步行5分鐘可至北大門。
36路、141路、206路、207路、208路“南京站(北廣場東)”站下,向東北步行5-10分鐘可至沈陽村大門。
1954年1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前身玄武湖動物園在位于玄武湖公園的菱州建成;同年5月18日,該園正式對外開放,其時共有動物78種、634頭(只)。
1955年至1963年,動物園進行了持續(xù)的擴建,先后建成猴山、水族館、小獸舍、鱷魚池、猛獸館、鳴禽館、雉雞館、熊山、熊貓館、駱駝園、和平亭等館舍。
1980年至1989年,動物園又建成長頸鹿館、袋鼠館、斑馬館、山魈館、猩猩館等,其中以四方八鹿為造型的長頸鹿館曾獲建筑設計獎。
199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把位于玄武湖公園菱州的玄武湖動物園與紅山公園合并新建紅山動物園列為規(guī)劃項目。
1996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動物館舍開始施工建設。
1998年8月,動物園整體建設完工。
1998年8月15日至9月18日,原玄武湖動物園進行了為時一個月的大搬遷。同時,動物園又新進了河馬、金絲猴、白鹮、天鵝等珍稀動物品種,將動物展出規(guī)模擴展為200多種,3000多頭(只)。
1998年9月1日,玄武湖動物園正式閉園,搬遷至紅山森林動物園現(xiàn)址。
1998年9月28日,搬遷原玄武湖動物園所有動物合并而成紅山森林動物園并正式對外開放。
2004年5月1日,動物園耗資300萬復建了動物園內(nèi)的“大壯觀閣”。
2015年7月,南京市規(guī)劃局計劃對紅山動物園進行擴建,紅山動物園將由原來的50.45公頃擴大到74.82公頃,面積增加了24.37公頃,此外,還要改造北大門,新建南大門,增加商業(yè)綜合體,并新增澳洲區(qū)、非洲區(qū)等動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