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賜名說
聞喜煮餅始于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康熙皇帝巡行路經(jīng)聞喜時,聞喜官紳為迎接圣駕,遍選名師治宴。席間,皇上覺得其他肴饌都淡而無味,唯有煮餅滋味獨特,余味綿長,不禁喜問其名。眾官宦搜索枯腸,都想取一個吉利的名稱來討皇上高興,但因皇上猝然發(fā)問,不免一時語塞,無言以對?;噬弦姶饲闋畈挥X笑說:就叫煮餅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聞喜煮餅就此名聲大噪并流傳至今。
聞仲始創(chuàng)說
武王伐紂時,太師聞仲出征應戰(zhàn),兵至古唐(山西省南部翼城一帶,古稱唐國),用當?shù)氐娘?、面混制糖餅,當做干糧,這種有了糖飴的食品不容易壞,便于攜帶,那時叫聞太師餅。漢武帝后來也多次到過此地,還把這地方改名叫了聞喜,當?shù)剡@種餅也隨之改名叫了聞喜煮餅。不過為啥叫煮餅,這跟當?shù)氐姆窖杂嘘P。當?shù)胤窖灾蟹Q“油炸”為“煮”,于是變成了聞喜煮餅。
聞喜煮餅掰成兩半后,能夠拉出二三寸長的閃亮亮的蜜絲,剖面顯露外深內(nèi)淺、色澤潤亮的栗色層和紅白分明的餡心,手感松軟有彈性,壓陷處可恢復原狀,品嘗時不皮不粘,甜味純正,酥沙而不膩,帶有芝麻芬芳,越嚼味越濃,余香不盡,存放百日,色、香、味不變。
第一,就原料來說,聞喜地形面貌復雜,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有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多樣,花類齊全,杏花、桃花、李花、棗花、菜花、柿花、槐花、苜?;?、玫瑰花等遍地皆是,制作煮餅的蜂蜜質(zhì)量絕佳。
其二,涑水河和地下水都含有適量的堿質(zhì),有堿質(zhì)的水來做煮餅最宜,使其風味獨特,餅松沙而不松散,是最好的膨松劑。
第三,聞喜農(nóng)民自古就有種芝麻、榨香油的習慣,用香油做煮餅,使煮餅色艷味香。
第四,聞喜又是小麥、玉米、谷子多種糧食作物的產(chǎn)地,白面來源充足,含糖原料很多。
原料配方
皮料:熟標粉12千克,紅糖2.25千克,食油1.5千克,飴糖5千克,碳酸氫鈉25克,水4千克。
餡料:熟標粉1千克,綿白糖3千克,蜂蜜1.75千克,桂花250克。
漿料:白砂糖3.5千克,飴糖7.5千克,蜂密1.25千克,桂花250克,炸制油6.5千克,桂面用芝麻仁8千克。
制作方法
和皮面:先將熟面粉倒在案板上攤成圓圈,再將紅糖加水溶化,倒入飴糖和食油攪拌均勻,加熱煮沸倒進面圈內(nèi),加上碳酸氫鈉,和成軟硬度的面團。
制餡:先將熟面、綿白糖、桂花拌勻,再將蜂蜜加溫化開倒入,擦拌均勻。
制坯:稱取皮面24克、餡6克包成圓球形待炸。
炸制:油溫升到200℃左右下鍋炸制。炸前先將坯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目的是浸去浮面,減少油鍋雜質(zhì);同時可防止露餡、脫皮。放入油鍋炸至毛坯浮起呈棕黃色,表面出現(xiàn)小裂紋時即可撈出。
掛漿粘麻:待漿料熬至116℃左右,將炸好冷卻的半成品分次倒入浸泡片刻,撈出粘麻,要粘裹均勻。
質(zhì)量標準
形態(tài):圓球形,大小均勻,每千克20個。
色澤:棕黃色,均勻粘附乳白芝麻仁。
組織:酥松柔軟,拔絲,不玷牙,無雜質(zhì)。
口味:綿甜可口,具有蜂蜜及桂花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