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魚肉中含蛋白質(zhì)普遍較高,屬優(yōu)質(zhì)蛋白,人體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可供給人體必需氨基酸。
2、魚肉蛋白中富含鉀、鈣,多食魚,補(bǔ)充鉀、鈣,有助于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多食魚,對(duì)防止中風(fēng)的發(fā)生有益。
3、魚肉所含脂肪為多鏈不飽和脂肪酸,呈液態(tài),易被消化吸收,并能防止動(dòng)脈硬化,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減少腦血栓和心肌梗塞的形成。
4、魚肉中還含有鈣、磷和微量元素鐵、銅、碘、鋅,肝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和B族維生素。
1、魚鰓鑒別
新鮮魚:鰓絲清晰呈鮮紅色,粘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咸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無異臭味。
次鮮魚: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粘液輕度腥臭,氣味不佳。
腐敗魚:鰓呈褐色或灰白色,有污穢的粘液,帶有不愉快的腐臭氣味。
2、眼球鑒別
新鮮魚: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彈性。
次鮮魚:眼球不突出,眼角膜起皺,稍變混濁,有時(shí)限內(nèi)溢血發(fā)紅。
腐敗魚:眼球塌陷或干癟,角膜皺縮或有破裂。
3、腹部外觀鑒別
新鮮魚:腹部正常、不膨脹,肛孔白色,凹陷。
次鮮魚:腹部膨脹不明顯,肛門稍突出。
腐敗魚:腹部膨脹、變軟或破裂,表面發(fā)暗灰色或有淡綠色斑點(diǎn),肛門突出或破裂。
4、肌肉鑒別
新鮮魚:肌肉堅(jiān)實(shí)有彈性,指壓后凹陷立即消失,無異味,肌肉切面有光澤。
次鮮魚:肌肉稍呈松散,指壓后凹陷消失得較慢,稍有腥臭味,肌肉切面有光澤。
腐敗魚:肌肉松散,易與魚骨分離,指壓時(shí)形成的凹陷不能恢復(fù)或手指可將魚肉刺穿。
5、體表鑒別
新鮮魚:有透明的粘液,鱗片有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不過鯧、大黃魚、小黃魚除外)。
次鮮魚:粘液多不透明,鱗片光澤度差且較易脫落,粘液粘膩而混濁。
腐敗魚:體表暗淡無光,表面附有污穢粘液,鱗片與魚皮脫離貽盡,具有腐臭味。
主料:
鮮魚、姜片、香菜、黃酒、白糖、精鹽、味精、紅椒、豉油、胡椒粉等。
做法:
1、草魚洗凈,中間切兩半,順條打成斜刀口。
2、蔥姜各5克切片,10克切絲;將切好的蔥姜絲各5克放入碗中泡水。
3、紅椒去蒂去筋膜,切細(xì)絲,香菜洗凈切段。
4、把草魚放入盤中,用鹽5克,胡椒粉10克,料酒20克,蔥姜片各5克,腌制10分鐘。
5、蒸鍋加水,大火燒開,將腌好的魚換入凈盤,放入鍋中,蓋鍋蓋,中火蒸10分鐘。
6、將魚出鍋,挑出蔥姜片;將泡好的蔥姜絲,放在魚上面,淋上豉油20克。
7、鍋內(nèi)下20克色拉油,大火將油燒至7成熱,起鍋淋在放有蔥姜絲的魚上。
8、最后撒香菜、紅椒絲即可。
主料:
草魚、黃豆芽、雞蛋清、干辣椒、花椒、郫縣豆瓣醬、蒜、姜、胡椒粉、料酒、食鹽、豆油、淀粉等。
做法:
1、草魚收拾干凈后,去頭、尾,沿中間魚骨將魚肉片成兩片,再將魚皮朝下,片成薄厚適中的魚片,剃下的魚骨切成段,魚頭剁成兩半。魚片中倒入一個(gè)雞蛋清,加鹽、料酒、淀粉抓勻后腌制20分鐘;
2、黃豆芽擇洗干凈用沸水汆燙3分鐘斷生。鋪在裝水煮魚的容器底部;
3、姜、蒜切片,郫縣豆瓣醬切碎一些,干辣椒掰成小段;
4、鍋燒熱,倒入植物油,下花椒慢炸約2分鐘,倒入干辣椒和豆瓣醬,炒出香味;
待辣椒變色,撈出一半的油和花椒、辣椒待用,繼續(xù)大火,將蒜片和姜倒入鍋中,炒出香味。
5、倒入魚頭、尾、魚骨炒勻,加熱水,水燒開后,將魚片一片一片放入鍋中,并用筷子輕輕攪散,煮到魚片變色至熟,約1~2分鐘,即可。時(shí)間別長了,否則魚片就不嫩且爛了。
6、最后將鍋中的材料倒入鋪好豆芽的碗中,事先盛出的一半油和辣椒花椒稍加熱一下倒入在魚片上即可。
主料:
草魚、酸菜、香菜、姜、蒜、花椒、干辣椒、胡椒粉等。
做法:
1、酸菜切碎(我還加了一點(diǎn)酸姜在里面),蒜切片,姜切末,香菜切段,適量的干辣椒和花椒粒。
2、魚肉用少許鹽,胡椒粉和生粉抓一下。
3、魚骨用鹽和胡椒粉抓一下。
4、炒鍋下油,爆香蒜片和姜末。
5、蒜片略微發(fā)黃時(shí)倒入切好的酸菜。
6、炒出香味后加入適量的水或高湯。
7、把魚骨一起下湯里煮,等開鍋后把魚肉一片一片的下鍋劃開。
8、魚肉很容易熟,熟后加入適量的胡椒粉,隨后盛入大碗里。
9、鍋里再下少量的油,小火,炸香花椒和干辣椒。
10、把炸好的花椒油淋在魚肉上,最后撒上香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