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吃,狗肉干扣面之于安徽渦陽,正如羊肉泡饃之于西安,煎餅果子之于天津,淡麻糊之于阜陽,撒湯之于蒙城。渦陽人最喜愛的小吃,不是外焦里嫩的鍋貼,也不是熱氣騰騰的小籠包,不是傳統(tǒng)的豆?jié){油條,也不是碩果僅存的那幾家麻糊,而是近十年來活躍在渦陽小城而且漸漸名聲遠(yuǎn)播的渦陽名吃-------狗肉干扣面。
聞名的作俑者自然是狗肉干扣面的顧客了。其實,特殊也就特殊在狗肉干扣面的顧客群了,清一色的是二十到四十歲的青年人,絕少年齡在六十以上或者十歲以下的顧客。這部分顧客精力充沛,伴隨著渦陽的發(fā)展,往來四方進(jìn)行溝通、交流,這也是狗肉干扣面能迅速成名的一個主要原因。
干扣面館是渦陽數(shù)量最多的飲食店,遍及城區(qū)的各個角落。渦陽人習(xí)慣在上班前后到熟悉的干扣面館去,叫上一碗干扣面,另外加上一元或兩元錢的狗肉,唏唏溜溜,一會兒下肚,抹抹嘴開始一天的工作。
關(guān)于狗肉干扣面館聞名的原因還有很多,有面條的原因,有狗肉的原因,有辣椒油的原因等等,當(dāng)然,也只是傳說而已,渦陽的大街小巷多的是這種傳說,誰也沒認(rèn)真考據(jù)過它的真實性,誰卻都又津津樂道于此。說到底,這是老百姓的美食,它就在老百姓中間。
通常來說,干扣面館都不那么顯眼,看上去也不怎么整潔。當(dāng)街兩間門面,一間為出入之大門,另一間開了個大大的窗戶,兩眼大灶正對大街,其中一個灶上坐落著碩大無朋的鐵鍋,熱氣騰騰。門臉門口,或蹲或站著一個遍身油膩的人,守著一個大概自漢朝以來形狀就沒怎么變化的狗肉擔(dān)子,腳邊一個小爐子,上面是覆蓋著厚厚一層油,盛滿狗湯的一口小鍋,香氣四溢。進(jìn)得門來,你會發(fā)現(xiàn)門面不大,肚量不小,里面一個大廳依序放滿桌椅,普通的干扣面館至少也可同時容納30人就餐。有的面館依勢而建,沒有寬闊的大廳,不過順著狹窄的過道一路走去,曲曲彎彎別有洞天,在人聲鼎沸、熱氣氤氳中走到盡頭,終于能夠覓得一個位置。
選好位置之后,自己到門邊的一個消毒碗柜中拿上一個搪瓷大碗和一雙竹筷,然后從旁邊的鐵桶中舀上一碗豆芽湯----------吃面條之前的開口湯??蓜e小看這一碗豆芽湯,這可是原汁原味的豆芽湯,沒有加任何佐料,只是原生態(tài)的豆芽煮出的湯,那個鮮味,是你在別的任何一家飯店或者家中也無法嘗到的。說它原生態(tài),原生到直接從豆芽生長的大桶里直接拿出來煮的,雖說可能有點不衛(wèi)生,但是就是它的這種味道的誘惑,使人們忘記了“病從口入”的良訓(xùn)。
面條是剛進(jìn)門就叫好的,現(xiàn)在正在大鍋里翻滾。大鍋旁邊的案子上,一個一個排滿了搪瓷大碗。在用一雙長筷攪拌鍋里翻滾的面條的同時,店老板按照她既定的順序一一往搪瓷大碗里放入醬油、鹽、味精、蒜泥等調(diào)料。干扣面的面條和普通的面條不一樣,那是一種泛著黃色的看上去硬邦邦的面條,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玉米面或者其他雜面,其實是做面條時加入了比平時多的堿的緣故。故而,煮這種面條要象煮餃子一樣,這不,店老板不時掀開大鍋的蓋子往里面加入涼水。
面條直接盛入裝好調(diào)料的碗中,由小二或自己端出。先別忙著吃,桌子上的辣椒油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你是否愛吃辣椒。能吃辣的就多放一些,讓整碗的面條象火一樣紅;不能吃辣的就少放一些,只是稍微改變面條的顏色就夠了。面館里的辣椒油也是獨門的調(diào)料,好多熟客也是奔著辣椒油去的。這就如同重慶火鍋的底料一樣,“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接著就是吃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了,不管你吃不吃狗肉,一定要到門前的狗肉擔(dān)子旁的小鍋中舀些香味撲鼻的狗湯淋入面條中。狗肉為至葷之物,這鮮香的狗湯便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這碗干扣面變得“圓滿”了。
至于狗肉嘛,吃多吃少,吃肥吃瘦,全部由著你的性子。賣狗肉的還是沿襲自古以來的老方法,無論你要多少,一律用手撕開,然后排在你的碗中。
狗肉干扣面館的生意之好,是其他小吃鋪所無法比擬的,究其原因,其一:走遍渦陽的大小干扣面館,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面館的師傅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在干扣面發(fā)展之初,渦城中唯一有名氣的干扣面館的主人就是一名年輕的女性,號稱渦陽的“面條王”。正是由于她出色的業(yè)績,使得干扣面這一新興快餐在渦城得以快速復(fù)制和沿襲,既然是復(fù)制,于是,所有“克隆”的面館的師傅也就只有是女性了。女性因其賢惠的形象,利落的手法,整潔的衣著,自然比起男性來在大鍋前有了更大的優(yōu)勢。其二:由于筋道的面條一直是北方人的主食,作為快餐出現(xiàn),更加適應(yīng)了城市生活的快節(jié)奏,早上一碗面條下肚,能堅持工作到午后一點也不覺得餓。如果中午有應(yīng)酬,有這么一碗面條墊底,那么,能喝三兩白酒的,喝上半斤也沒有問題。這也是干扣面館吸引眾多青年人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