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菜與普通韭菜很相似,但其葉片較寬,纖維含量稍多,具有蔥香味。
以嫩葉、成長葉、花薹供食用。
據(jù)了解,觀音菜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會感有大蒜、大蔥、微苦、甘甜的味道。
由于品嘗觀音菜時,要求吃者慢嚼細咽,因此,對面部美容有一定的好處。
觀音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為根狀莖和弦狀須根,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層內(nèi)。
根系著生于盤狀短縮莖上,根除了吸收營養(yǎng)成分外,還有貯藏養(yǎng)分的功能。
根毛少,吸收能力較弱,其根狀莖能不斷分蘗出植株。
葉基生,肉質(zhì),綠色,條狀,長42厘米,寬1.8-2厘米,由葉鞘抱合成束狀而成假莖,柱形,外皮膜質(zhì)。
四季均有花薹抽出,以初夏最多,傘形花序,花梗長15-30厘米,花序初為一總苞,抽薹后約10天開花。
花為兩性,由20多朵小花聚集成傘形,花被6片,花瓣6片,雄蕊6枚,上位子房,3心室。
果實近球形,種子中途敗育,花而不實。
觀音菜生于海拔1000-4000米的濕潤山坡。
在廣州地區(qū)以冬、春季的產(chǎn)品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