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菜(Eruca vesicaria subsp. sativa (Miller) Thellung)十字花科芝麻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干較矮,莖直立,呈圓柱形,淺褐色;葉子較小,呈橢圓形,有細(xì)齒,上部葉無柄;花朵較大,淡黃色,花梗有長柔毛,花萼片長圓形,棕紫色;果實呈圓形,灰褐色;種子較小,如芝麻狀;花期5—6月;果期7—8月。芝麻菜的葉片有著胡麻香味,會產(chǎn)生刺激的辛味,因而得名“芝麻菜”。
芝麻菜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現(xiàn)在在中國分布于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及東北各地,國外分布于歐洲北部、亞洲西部及北部、非洲西北部。芝麻菜喜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喜光照,耐旱能力較強,半耐寒,耐瘠薄,對土壤適應(yīng)性較強,但在疏松、肥沃、排灌條件較好的土壤生長旺盛。芝麻菜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一般情況下選擇播種繁殖較為適宜。
《滇南本草》記載芝麻菜具有補肝腎、津枯血熱、大便秘結(jié)、潤腸潤燥等功效,種子藥用具有催吐、健胃、消炎等功效。芝麻菜食用價值較好,在中西方均受到歡迎,《圖考》中記載:“芝麻菜,生云南,如初生菘菜,有黑縷,高尺許,生食味如白苣。”西餐中也屬于高檔的特色食材,具有很濃的芝麻香味,色澤悅目,清香味美,食用價值較高。
芝麻菜的葉片有著胡麻香味,會產(chǎn)生刺激的辛味,因而得名“芝麻菜”。
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莖直立,上部常分枝,疏生硬長毛或近無毛。
基生葉及下部葉大頭羽狀分裂或不裂,長4-7厘米,寬2-3厘米,頂裂片近圓形或短卵形,有細(xì)齒,側(cè)裂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全緣,僅下面脈上疏生柔毛;葉柄長2-4厘米;上部葉無柄,具1-3對裂片,頂裂片卵形,側(cè)裂片長圓形。
總狀花序有多數(shù)疏生花;花直徑1-1.5厘米;花梗長2-3毫米,具長柔毛;萼片長圓形,長8-10毫米,帶棕紫色,外面有蛛絲狀長柔毛;花瓣黃色,后變白色,有紫紋,短倒卵形,長1.5-2厘米,基部有窄線形長爪。
長角果圓柱形,長2-3厘米,果瓣無毛,有1隆起中脈,喙劍形,扁平,長5-9毫米,頂端尖,有5縱脈;果梗長2-3毫米;種子近球形或卵形,直徑1.5-2毫米,棕色,有棱角?;ㄆ?-6月,果期7-8月。
芝麻菜
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
基生葉及下部葉大頭羽狀分裂或不裂,長4-7厘米,寬2-3厘米,頂裂片近圓形或短卵形,有細(xì)齒,側(cè)裂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全緣,僅下面脈上疏生柔毛。
蔊菜
一、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
蔊菜葉互生,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長柄,葉形多變化,通常大頭羽狀分裂,長4~10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裂片大,卵狀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牙齒,側(cè)裂片1~5對。
芝麻菜一般生存在海拔1050~2000米左右的山坡或高原地帶。喜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喜光照,適宜的生長溫度為白天18~22攝氏度,夜晚為8~10攝氏度,溫度低于10攝氏度時植株生長變得緩慢,且易未熟抽薹。其耐旱能力較強,半耐寒,耐瘠薄。
如果在高溫干旱的條件下生長,其葉片會辛辣、苦澀。如果在中等光照條件下,其生長速度快,品質(zhì)好。對土壤適應(yīng)性較強,但最適宜的土壤濕度為相對含水量在70%~80%之間。芝麻菜耐鹽堿,但在疏松、肥沃、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生長良好。
芝麻菜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在亞歐、北美、非洲等地將其作為栽培植物。中國河北、陜西、山西、甘肅、四川等省份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均有種植芝麻菜,其主要分布在甘肅中部、寧夏中南部、晉北、內(nèi)蒙古中部、陜西以及河北的壩上地區(qū)。
綿果芝麻菜(變種)長角果有白色反曲的綿毛或乳突狀腺毛。
分布于中國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四川。栽培或常逸為野生。生在海拔1050-2000米的山坡。中亞、地中海地區(qū)、非洲北部、墨西哥均有分布。
芝麻菜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一般情況下選擇播種繁殖較為適宜。
自然繁殖
芝麻菜為自交不親和植物,以孢子體自交不親和性的方式來進行繁殖。孢子體自交不親和性是指花粉落在柱頭上無法正常發(fā)芽,或者發(fā)芽后在柱頭乳突細(xì)胞上纏繞,沒辦法進入柱頭,這種不親和關(guān)系發(fā)生于花粉管和柱頭乳突細(xì)胞的孢子體間。
人工繁殖
芝麻菜全年都可人工栽培,可分期、分批播種,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生產(chǎn)芽菜以及水培等。播種方式多采用直播。播種后及時拔除細(xì)苗,清除雜草,可覆蓋黑色遮陽網(wǎng)或其他覆蓋物并調(diào)節(jié)溫度及光照,夏季高溫時及時采取降溫措施,冬季注意防寒保暖。芝麻菜生長期時應(yīng)保持土壤濕潤,播種后大約30天即可陸續(xù)進行采收,采收方式可采用間苗、采大留小或一次性收獲。
整地施肥
選擇疏松肥沃的土壤,將土塊耙碎,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千克做基肥,混勻后,將地整平,做成1.3米寬平畦。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播種以后大約4天左右出苗,出苗后,3-4片真葉時可結(jié)合幼株采收間苗和定苗,定苗時株距20厘米。拔去弱苗、劣苗。結(jié)合間苗,淺中耕一次,以后再中耕1-2次,并注意及時去除田間雜草。
澆水管理。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除雨天外,要天天澆水,以小水勤澆為原則,不要長時間土壤干旱,也不要大水漫灌,葉子在陰涼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快,味芳香,無苦味。
追肥管理。間苗完成后視植株生長勢追肥,追肥以尿素或復(fù)合肥等速效肥為主,每隔7天追肥1次。在采收前5-7天不宜再追施糞肥水,以免影響品質(zhì)。
溫度管理。保護地種植要注意調(diào)節(jié)溫度和光照,冬季早春栽培在氣溫低于10℃時,進行小拱棚或大棚增溫保溫。夏秋季節(jié)要采取降溫措施,并在夏天上午11時-下午3時棚頂覆蓋遮陽網(wǎng),或與玉米、高梁等高稈作物進行間作套種,并經(jīng)常噴葉面水,以降溫遮光,要創(chuàng)造芝麻菜生長的最適條件。
菌核病,可選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45%噻菌靈懸浮劑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00-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噴霧防治。
葉斑病,可選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蚜蟲,可選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6000-8000倍液,或25%噻蟲螓水分散粒劑4000-6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黃曲條跳甲、小菜蛾,可采用40.7%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跳甲立殺600-800倍液等噴霧防治。
食用:早在很久以前芝麻菜在歐洲的一些國家中就作為葉菜被食用。作為一種珍稀蔬菜資源,其嫩葉含有蛋白質(zhì)、纖維素、維生素、β-胡蘿卜素、鈣、硒等成分,種子也可用作芽苗菜,制作色拉。西餐中也屬于高檔的特色食材,具有很濃的芝麻香味,色澤悅目,清香味美,食用價值較高。
經(jīng)濟:因芝麻菜具有很強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而被引種到世界各地,其種子的含油率為25~29%,在部分國家區(qū)域作為油料作物。
藥用:芝麻菜可用來治療中風(fēng)、中寒以及暑熱等病癥,在《滇南本草》中有所記載。《滇南本草》記載芝麻菜具有補肝腎、津枯血熱、大便秘結(jié)、潤腸潤燥等功效,種子藥用具有催吐、健胃、消炎等功效。芝麻菜食用價值較好,在中西方均受到歡迎,《圖考》中記載:“芝麻菜,生云南,如初生菘菜,有黑縷,高尺許,生食味如白苣?!?/p>
食物名稱 | 芝麻菜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25 千卡 |
蛋白質(zhì) | 2.6 g |
脂肪 | 0.7 g |
飽和脂肪酸 | 0.1 g |
單不飽和脂肪酸 | 0.3 g |
碳水化合物 | 3.7 g |
糖 | 2.1 g |
膳食纖維 | 1.6 g |
葉酸 | 97 μg |
鈉 | 27 mg |
鎂 | 47 mg |
磷 | 52 mg |
鉀 | 369 mg |
鈣 | 160 mg |
鐵 | 1.5 mg |
鋅 | 0.47 mg |
維生素A | 119 μg |
維生素B1(硫胺素) | 0.04 m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09 mg |
煙酸(煙酰胺) | 0.31 mg |
維生素B6 | 0.07 mg |
維生素C(抗壞血酸) | 15 mg |
維生素E | 0.43 mg |
維生素K | 108.6 μ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