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燒河豚是揚中河豚最常見的做法之一,河豚,自古以味道鮮美冠絕水族,堪稱魚中極品。河豚雖有毒,但其美味誘惑擋不住袞袞食客,一些文人墨客在品嘗過后,還寫詩作賦對它大加褒獎。
揚中,距長江入???00多公里,洄游到此的河豚由于盡釋體內(nèi)鹽分,再加一路小魚、小蝦的滋補,所以最為鮮嫩肥美。聰明能干的揚中人自然在這一“美味殺手”面前不會束手無策,并早早掌握了宰殺烹煮河豚的技藝。
每年清明前后,燕竹筍大量上市,脆嫩的燕竹筍與河豚一同烹煮,鮮上加鮮,味道絕佳。竹筍燒河豚也就成了揚中傳統(tǒng)名菜,其特色是竹筍甜脆,河豚肉嫩,兩鮮相融,口感絕佳。
原料:
菊黃豚、燕竹筍、食鹽、雞精、蔗糖、醬油、料酒、葷油、豆油、生姜、米蔥等。
步驟:
1、宰殺河豚,完成摳眼、剝皮和摘內(nèi)臟等工序,在活水下反復沖洗,不留一絲血跡;
2、生火熬油(真豆油),油七八分熱時,將事先切塊的河豚肝倒入鍋內(nèi),用鐵勺不停翻動,稍后加入姜片,繼續(xù)翻動;
3、魚肝炸得差不多后,加入事先焯過水的竹筍片,筍肝同炒;
4、放入河豚,翻炒幾下,加水三四勺,倒入料酒(糧食白酒),放進蔥結(jié)和葷油,蓋上鍋蓋大火燜燒二十分鐘;
5、放進適量食鹽、雞精、蔗糖、醬油等作料,小火燜燒十分鐘;
6、放進河豚皮,繼續(xù)小火燜燒五六分鐘即可出鍋。
相傳1366年春,大將徐達奉朱元璋之命,兵分水陸兩路東征張士誠,徐達隨水路浩浩蕩蕩向東進發(fā),當船行至細民洲(即現(xiàn)在揚中中部)時,偶遇漁夫朱三正在漁船上燒煮竹筍河豚,在濃郁的香味誘使下,徐達品嘗了這道美食,贊賞有加。班師回朝后,徐達將朱三帶至應天府,推薦給朱元璋,令其為朱元璋烹煮了竹筍河豚,朱元璋品嘗后龍顏大悅,便將其留于宮中作為御用廚師。自此明宮廷上元節(jié)后,時興食河豚。朱氏家族以此為榮,遂代代相傳燒煮這一美味的技法,傳至今日,已有六百余年歷史了。